【連三日病例侷限首都圈 北農危機獲控制】
指揮中心記者會重點:
■今日本土31例,境外2例,新增6例死亡。
■臺北市13例、新北13例、桃園4例、基隆1例。
■居家隔離驗出19例,社區仍驗出12例(台北5人,新北6人)。
■5月11日至7月8日13950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1698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3.9%。
■ #王必勝又戰勝了!前進北市市場的聯合指揮中心成立9天,在第二次篩檢中,7/8環南市場2422篩檢,3人陽性,7/9北農一市2249人,1人陽性。外外圍篩檢站都是陰性。相比7/1-3三大市場篩檢陽性率0.44%,匡列321人,7/8-7/9篩檢陽性率0.08%,也匡列321人。疫情已獲控制,因此前進指揮中心今日解編。
■華儲專案報告:案15221(華儲指標個案),職場接觸者2628人,陽性1人,同住者5人,陽性3人。
■屏東Delta群聚維持17人未增加,個案接觸者與社區篩檢都未新增陽性,枋寮醫院已經進行到第三次全院篩檢,也都是陰性。
■0-6歲本土案例雖減,但佔比增加,因這年紀最常見的群聚是幼稚園,因此維持教育部發函於5/19日起幼稚園不上課,到家長如無法在家照顧者,各園仍維持到園照顧和用餐能力,醫護人員子女優先到園照顧。
■到下週為主,65歲以上打疫苗都打得到,因此會研議長者照顧機構解封。
Q&A:
■慈濟購買疫苗目前文件進度順利,但都還是要繼續努力。
■PTT轉傳謠言不實,萬芳醫院沒有封院,但同一個病房同一個病室連續三天有人確診,病患、看護、陪病者陸續確診,匡列81人,第一輪採檢都是陰性。因此醫院有降載營運。
■疫苗昨天打了22萬又創新高,目前供應足,若符合優先順序沒有打就會往下開放。
■荷蘭從500人暴增到7000人,有人說是否因不戴口罩行為改變,部長表示同意記者的想法。
■TVBS問為何這幾天都20~30多例沒有往下降,部長說案例少,疫調可以做的更精確,且居隔比例已經較高。(補充:回答TVBS,30幾例降不下來,就是雙北一直還有社區感染啊,應該去問新北的疫調匡列何時能真正改善吧)
■今天新增的30多歲死亡個案,一例患有多重慢性病,一例則是患有C肝,隔離中病情穩定但情緒不穩有經過心理輔導,但染疫後自殺死亡。
■移工施打疫苗順序依照現行安排,不會剝奪其權益也不會特別開放。
■台灣疫苗通行證目前是提供資訊還不能當作認證,認證的做法還在進行中。
■默沙東抗病毒新藥在台灣做三期臨床試驗,是一種避免重症的口服抗病毒藥,但實驗結果就回歸科學,我們不能掌握。
■打疫苗第二劑劑量都發下去了,符合資格就可以打。間隔時間Moderna是28天以上,拉長一點時間效果並不會減退。
■室外拍節目是文化部主管,原則上也要戴口罩。
■中元普渡是八月初,離現在來有一個多月,會再和地方討論作法。
■國道服務區內用遵循各地方作法不開放,已經說明很詳細地方可以微調,並不是記者亂說的什麼「亂象」。
■昨天疫苗接種達22萬1127人次,累計335萬7000人次,覆蓋率13.9%。
■有報導說第九類(慢性病等)接種資格是「黑幕」,其實相關資格認定已經行之有年,包含流感等。
■中國黨的江啟臣說微解封是要設局地方(這種混蛋黨真是夠了),但這是中央尊重地方權責,順應地方政府要求。(要是指揮中心強硬規定,中國黨那些又要跳出來砲轟中央不給地方自主)
■部長說「想到那些人沒打疫苗會睡不著」,是指封緘檢驗那些人不是疫苗公司的人。
■有部分戶籍在離島的居民因打疫苗特別回去,指揮中心表示還是希望減少移動。
■婚禮不宴客,如果是小型10人以下可以辦。
■疫苗證明在出國前可以詢問目的國想要的格式,因為現在國際各國都不通用,這樣才會比較方便(台灣發證明)。
■指揮中心一直在監控各國打疫苗的結果,解封方式和解封後的變化。近期變化比較多就是英國、以色列,可能因Delta造成疫苗防護力降低降低警戒後疫情再起,英國染疫人數大增但重症死亡率仍低,因此會採和病毒共存的方式,因此趁暑假天氣好的時候先解封,之後才不會防疫疲勞。
■是否開放補習班、或補習班附設安親班來照顧有需要家長子女,部長表示會跟學校老師步調打疫苗,如果人數少,教育部那邊會研擬。
■北市開放學校附設公托,部長表示地方有權限可以評估。
■北捷清潔工染疫,感然源還在調查中,家中有六例確診,也還在疫調。
■內湖電視台的染疫狀況,台北衛生局正在疫調中。
「慢性疲勞 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木容世家——李紹榕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簡報.簡單報 EasyPresentation Studi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問卦] 慢性疲勞症候群該如何治療?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問卦] 身體一直都感覺很疲累是為什麼?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請益] 該如何面對身體的疲勞- Buddha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無法恢復的疲勞感,是抑鬱狀態的開始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問題] 慢性疲勞症候群- 看板Doctor-Info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問題] 慢性疲勞症候群該如何治療? - 看板Health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Re: [心情] 好像得了慢性疲勞症候群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Re: [心情] 好像得了慢性疲勞症候群-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鄉民八卦版- 發現自己注意力、記憶力變差、又常常覺得疲累、 ...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問題】 關於慢性疲勞- 健康板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慢性疲勞dcard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慢性疲勞dcard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慢性疲勞dcard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工作疲勞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工作疲勞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工作疲勞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睡不飽、一直累,慢性疲勞綜合征|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問題] 為什麼會一直很想睡很累- 容易疲勞ptt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睡不飽ptt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慢性疲勞ptt - 上熱推的幫助睡眠人氣保健食品統整~每天好眠就 ...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原來是得了慢性疲勞綜合症PTT新聞 - Appsland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免趴躺,按摩還可以處理公事|her spa 耳朵- 慢性疲勞ptt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問題] 我怎麼永遠睡不飽的感覺- t-management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為什麼明明很累卻睡不著?缺乏睡眠傷害大該怎麼挽救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問卦怎麼睡都睡不飽該注意啥? PTT評價 - Maxwin303Hoki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徵求每天都睡不飽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慢性疲勞 ptt 在 使皮新軟膏ptt 的評價
慢性疲勞 ptt 在 木容世家——李紹榕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非常重要的整理
【 💬 事件越快,心,則慢 】-- #談台大潑酸事件
面對媒體亂象,除了一味接受,我們如何更聰明的思考?
而新聞報導除了「裸體加屍體、醜聞加緋聞」,還有沒有更好的報導選擇?
這次,讓圖文不符跟大家認真一下,從潑酸事件,來談 #媒體傳播自律的問題--
【 💭 這次的潑酸事件,是如何傳播到閱聽人的眼前呢❓ 】
🚩 #不安的言論
事件一開始是從PTT上開始流傳,因學生在宿舍內聽到窗外的爭執聲與尖叫聲後感到不安,便在批踢踢發文討論。
討論串中,有網友提供了現場的照片,被許多網友認為過於血腥,看了很不舒服後撤下。但由於圖片太過可怕,網路傳播快速,案件很快地傳開。
🚩 #媒體的跟進
事件發生後,許多新聞媒體在第一時間抄文,在事件未明朗的狀況下進行報導。
報導中出現了許多臆測性的字眼,並嘗試描寫案件現場,包括:
① 對於潑灑液體的猜測:包括硫酸、王水
② 與過往其他案件連結:清大王水案件
③ 描寫犯案情節:包括犯案工具、犯案流程、攜帶武器等
④ 提供疑似凶器的製造方式:王水調配比例、酸性腐蝕程度
⑤ 擅自人肉搜索,推測犯案動機:提出兇嫌行兇前的po文
🚩 #聳動的標籤
為了吸引大眾點閱,在事件尚在調查階段時,新聞就多以「台大」「校園」「學生」「潑酸」「命案」「殺人案」「王水」「情殺」等刻意且武斷的標籤作為標題,更有甚者將兇手自殘的現場狀況直接當作標題。
除了引導大眾更多的聯想,也造成許多家長、學生的不安,引起社會大眾對校園安全的恐慌。
🚩 #大肆的曝光
由於命案現場圖片散布,加上媒體關鍵字大量重複的曝光,新聞在社群上不斷轉載擴散,引發更多人的好奇。
→ 在 2017/10/20 晚間,只要搜尋「台大」,google 關鍵字就會出現「硫酸」與「潑酸」。
→ 而新聞中的關鍵字,也在 google 熱門關鍵字前 15 名中佔了 5 個席次。
( https://imgur.com/wNILDNL )
--
【 💭 事件所帶來的思考:不當的報導傳散,將導致什麼問題❓ 】
🚩 #新聞情節的渲染
過往研究指出,新聞媒體基於「新聞性」的考量,會將受害者的激烈情緒反應作為提高收視率的工具,於是追逐受害者成為了新聞報導的「黃金定律」。
然而,這些報導卻會嚴重影響觀者的情緒,如果觀看的版本中的受害者出現情緒化反應,觀者也會覺得問題比較嚴重,甚至更容易覺得自己也可能會遭遇相同的事件,進而引起恐慌。
除此之外,過度描述案件細節也會產生感染效應(contagion effect)或模仿效應(copy cat effect),可能引發更多類似事件的發生。
🚩 #推測性的報導
推測性的報導,除了無益於讓民眾理解事件,不適當的聯想更會模糊事件焦點,並可能造成事件當事人的二度傷害、或引發不必要的恐慌。
→ 此外,媒體之間有不同的猜測內容,也會混淆民眾認知,造成多重的資訊落差。
--
【 💬 為了避免以上狀況,國外採取了什麼樣的媒體自律方式呢❓ 】
🚩 #以德國慕尼黑槍擊案(2016)為例:
媒體沒有 24 小時疲勞轟炸,只選擇整點時作即時新聞重點;
也有媒體暫停晚間節目,以特別時段更新即時消息。
新聞台並邀請相關人士上節目,宣導民眾應注意的事項,呼籲民眾不散佈不實消息、與警方合作等。
報導的語氣則完全冷靜、陳述事實,鏡頭避免血腥、令人不安的畫面,為求讓民眾安心。
🚩 #以美國發生的高中生假報案遭槍擊事件(2017)為例:
有少數媒體在公布未成年男孩的照片、姓名、學校等個資後,遭到另外一家媒體的譴責!
該媒體發布新聞譴責這樣的報導是在受害者家屬的傷口上灑鹽。透過媒體之間正面的比較與彼此牽制,也可以達到他律的效果。
🚩 #其他案例:
此外,也有許多國家積極地以組織的方式協助規範報導受害者時的原則,例如:
美國專業新聞記者協會,有在新聞倫理中放入減少傷害(minimizing harm)與問責(accountability),同情(compassion)與易感性(sensitivity),顯示新聞倫理領也域感受到採訪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傷害。(1996 年新增)
荷蘭的記者協會倫理守則也提到, 不應該報導受害者與家屬的痛苦,或將犯罪所造成的傷害展示出來。
瑞典媒體聯合委員會的新聞倫理守則,則要求記者要盡可能的體恤犯罪或災難受害者,尤其要公開其姓名或照片時要特別注意。
--
【 💬 既然有這麼多的規範,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的媒體亂象呢❓原因是-- 】
事實上,過去記者在寫新聞時,還或多或少會堅持原則,強調忠於事實、表達清楚、平衡報導、保護受害者等等。
但是快速的網路世界,改變了新聞傳播的環境,「即時」變成了新聞的最高準則!
在快速產出新聞的要求下,自然無法對事實做過多的查證,導致許多猜測性的報導產生。
同時,資訊過載的網路現象,也會讓不聳動的報導乏人問津,為了短時間的點閱率與流量,報導就逐漸傾向娛樂化、戲劇化,大量出現聳動的標題、吸睛的圖片。
--
【 想讓媒體環境變更好,你可以這麼做☝️ 】
如果,你也希望能改善媒體環境的話,那可以試試看這些事情:
💡 不聽信、分享尚未求證的新聞
💡 不隨意網路上散佈個人猜測言論與現場照片
💡 如有第一手現場照片或資料,請提供給警方、或相關單位
💡 避免跟隨媒體貼標籤造成二次傷害
或是,在所有你認為不合適的新聞下面貼上這張圖。
讓我們一起保持理性,不渲染、不誇大,
用律人律己的態度,分享媒體自律原則,一同打造良好媒體環境吧👍
--
📖 參考資料:
媒體觀察基金會
http://mediawatch.org.tw/news/4722
中華民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新聞自律執行綱要
http://www.ncc.gov.tw/chine…/…/11090/2713_21612_130517_1.pdf
當媒體過度報導兇殘細節 是否間接成了害人兇手?
https://www.peopo.org/news/255485
媒體有責勿使社會恐慌: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對「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聲明
http://mediawatch.org.tw/news/4722
中華民國新聞自律公約
http://www.cts.com.tw/about/cts/pdf/新聞自律公約.pdf
「你以為我們愛下這種聳動標嗎?」點閱率,早已成了新聞記者們的恐慌病https://buzzorange.com/2015/09/02/new-media/
「即時新聞」成癮 台灣媒體慢性自殺(上)
https://theinitium.com/artic…/20151015-taiwan-InstantNews01/
「沒什麼比理解作惡的人更難了」,家庭、媒體和同儕壓力都可能是原因:隨機殺人的犯罪心理學觀察(中)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1126
新聞記者採訪報導受害者應面對的新聞倫理:多元觀點的論證(新聞學研究 http://www.museum.nccu.edu.tw/word/140512013.pdf)
從慕尼黑 OEZ 槍擊看自律德國:沒有嗜血媒體,也沒有消費事件的個人秀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1263
一個美國高中生之死──美國媒體與台灣媒體的「新聞」處理 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505&nid=8028
阿孝上課:新聞學
https://sites.google.com/site/jour328/Home/xin-wen-lun-li
一個媒體工作者的告白:不想要嗜血的媒體,就別當嗜血的讀者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4929
慢性疲勞 ptt 在 簡報.簡單報 EasyPresentation Studi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你也希望能改善媒體環境的話,那可以試試看這些事情:
💡不聽信、分享尚未求證的新聞
💡不隨意網路上散佈個人猜測言論與現場照片
💡如有第一手現場照片或資料,請提供給警方、或相關單位
💡避免跟隨媒體貼標籤造成二次傷害
或是,在所有你認為不合適的新聞下面貼上這張圖。
讓我們一起保持理性,不渲染、不誇大,
用律人律己的態度,分享媒體自律原則,一同打造良好媒體環境吧👍
【 💬 事件越快,心,則慢 】-- #談台大潑酸事件
面對媒體亂象,除了一味接受,我們如何更聰明的思考?
而新聞報導除了「裸體加屍體、醜聞加緋聞」,還有沒有更好的報導選擇?
這次,讓圖文不符跟大家認真一下,從潑酸事件,來談 #媒體傳播自律的問題--
【 💭 這次的潑酸事件,是如何傳播到閱聽人的眼前呢❓ 】
🚩 #不安的言論
事件一開始是從PTT上開始流傳,因學生在宿舍內聽到窗外的爭執聲與尖叫聲後感到不安,便在批踢踢發文討論。
討論串中,有網友提供了現場的照片,被許多網友認為過於血腥,看了很不舒服後撤下。但由於圖片太過可怕,網路傳播快速,案件很快地傳開。
🚩 #媒體的跟進
事件發生後,許多新聞媒體在第一時間抄文,在事件未明朗的狀況下進行報導。
報導中出現了許多臆測性的字眼,並嘗試描寫案件現場,包括:
① 對於潑灑液體的猜測:包括硫酸、王水
② 與過往其他案件連結:清大王水案件
③ 描寫犯案情節:包括犯案工具、犯案流程、攜帶武器等
④ 提供疑似凶器的製造方式:王水調配比例、酸性腐蝕程度
⑤ 擅自人肉搜索,推測犯案動機:提出兇嫌行兇前的po文
🚩 #聳動的標籤
為了吸引大眾點閱,在事件尚在調查階段時,新聞就多以「台大」「校園」「學生」「潑酸」「命案」「殺人案」「王水」「情殺」等刻意且武斷的標籤作為標題,更有甚者將兇手自殘的現場狀況直接當作標題。
除了引導大眾更多的聯想,也造成許多家長、學生的不安,引起社會大眾對校園安全的恐慌。
🚩 #大肆的曝光
由於命案現場圖片散布,加上媒體關鍵字大量重複的曝光,新聞在社群上不斷轉載擴散,引發更多人的好奇。
→ 在 2017/10/20 晚間,只要搜尋「台大」,google 關鍵字就會出現「硫酸」與「潑酸」。
→ 而新聞中的關鍵字,也在 google 熱門關鍵字前 15 名中佔了 5 個席次。
( https://imgur.com/wNILDNL )
--
【 💭 事件所帶來的思考:不當的報導傳散,將導致什麼問題❓ 】
🚩 #新聞情節的渲染
過往研究指出,新聞媒體基於「新聞性」的考量,會將受害者的激烈情緒反應作為提高收視率的工具,於是追逐受害者成為了新聞報導的「黃金定律」。
然而,這些報導卻會嚴重影響觀者的情緒,如果觀看的版本中的受害者出現情緒化反應,觀者也會覺得問題比較嚴重,甚至更容易覺得自己也可能會遭遇相同的事件,進而引起恐慌。
除此之外,過度描述案件細節也會產生感染效應(contagion effect)或模仿效應(copy cat effect),可能引發更多類似事件的發生。
🚩 #推測性的報導
推測性的報導,除了無益於讓民眾理解事件,不適當的聯想更會模糊事件焦點,並可能造成事件當事人的二度傷害、或引發不必要的恐慌。
→ 此外,媒體之間有不同的猜測內容,也會混淆民眾認知,造成多重的資訊落差。
--
【 💬 為了避免以上狀況,國外採取了什麼樣的媒體自律方式呢❓ 】
🚩 #以德國慕尼黑槍擊案(2016)為例:
媒體沒有 24 小時疲勞轟炸,只選擇整點時作即時新聞重點;
也有媒體暫停晚間節目,以特別時段更新即時消息。
新聞台並邀請相關人士上節目,宣導民眾應注意的事項,呼籲民眾不散佈不實消息、與警方合作等。
報導的語氣則完全冷靜、陳述事實,鏡頭避免血腥、令人不安的畫面,為求讓民眾安心。
🚩 #以美國發生的高中生假報案遭槍擊事件(2017)為例:
有少數媒體在公布未成年男孩的照片、姓名、學校等個資後,遭到另外一家媒體的譴責!
該媒體發布新聞譴責這樣的報導是在受害者家屬的傷口上灑鹽。透過媒體之間正面的比較與彼此牽制,也可以達到他律的效果。
🚩 #其他案例:
此外,也有許多國家積極地以組織的方式協助規範報導受害者時的原則,例如:
美國專業新聞記者協會,有在新聞倫理中放入減少傷害(minimizing harm)與問責(accountability),同情(compassion)與易感性(sensitivity),顯示新聞倫理領也域感受到採訪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傷害。(1996 年新增)
荷蘭的記者協會倫理守則也提到, 不應該報導受害者與家屬的痛苦,或將犯罪所造成的傷害展示出來。
瑞典媒體聯合委員會的新聞倫理守則,則要求記者要盡可能的體恤犯罪或災難受害者,尤其要公開其姓名或照片時要特別注意。
--
【 💬 既然有這麼多的規範,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的媒體亂象呢❓原因是-- 】
事實上,過去記者在寫新聞時,還或多或少會堅持原則,強調忠於事實、表達清楚、平衡報導、保護受害者等等。
但是快速的網路世界,改變了新聞傳播的環境,「即時」變成了新聞的最高準則!
在快速產出新聞的要求下,自然無法對事實做過多的查證,導致許多猜測性的報導產生。
同時,資訊過載的網路現象,也會讓不聳動的報導乏人問津,為了短時間的點閱率與流量,報導就逐漸傾向娛樂化、戲劇化,大量出現聳動的標題、吸睛的圖片。
--
【 想讓媒體環境變更好,你可以這麼做☝️ 】
如果,你也希望能改善媒體環境的話,那可以試試看這些事情:
💡 不聽信、分享尚未求證的新聞
💡 不隨意網路上散佈個人猜測言論與現場照片
💡 如有第一手現場照片或資料,請提供給警方、或相關單位
💡 避免跟隨媒體貼標籤造成二次傷害
或是,在所有你認為不合適的新聞下面貼上這張圖。
讓我們一起保持理性,不渲染、不誇大,
用律人律己的態度,分享媒體自律原則,一同打造良好媒體環境吧👍
--
📖 參考資料:
媒體觀察基金會
http://mediawatch.org.tw/news/4722
中華民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新聞自律執行綱要
http://www.ncc.gov.tw/chine…/…/11090/2713_21612_130517_1.pdf
當媒體過度報導兇殘細節 是否間接成了害人兇手?
https://www.peopo.org/news/255485
媒體有責勿使社會恐慌: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對「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聲明
http://mediawatch.org.tw/news/4722
中華民國新聞自律公約
http://www.cts.com.tw/about/cts/pdf/新聞自律公約.pdf
「你以為我們愛下這種聳動標嗎?」點閱率,早已成了新聞記者們的恐慌病https://buzzorange.com/2015/09/02/new-media/
「即時新聞」成癮 台灣媒體慢性自殺(上)
https://theinitium.com/artic…/20151015-taiwan-InstantNews01/
「沒什麼比理解作惡的人更難了」,家庭、媒體和同儕壓力都可能是原因:隨機殺人的犯罪心理學觀察(中)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1126
新聞記者採訪報導受害者應面對的新聞倫理:多元觀點的論證(新聞學研究 http://www.museum.nccu.edu.tw/word/140512013.pdf)
從慕尼黑 OEZ 槍擊看自律德國:沒有嗜血媒體,也沒有消費事件的個人秀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1263
一個美國高中生之死──美國媒體與台灣媒體的「新聞」處理 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505&nid=8028
阿孝上課:新聞學
https://sites.google.com/site/jour328/Home/xin-wen-lun-li
一個媒體工作者的告白:不想要嗜血的媒體,就別當嗜血的讀者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4929
慢性疲勞 ptt 在 [問卦] 身體一直都感覺很疲累是為什麼?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如題最近一年吧身體總是一直有種疲勞感就算睡覺睡飽也沒怎麼活動沒多久又感覺累累的尤其吃飯過後超級想睡這是什麼症狀有卦? ... <看更多>
慢性疲勞 ptt 在 [請益] 該如何面對身體的疲勞- Buddha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1F感覺像是慢性疲勞,試著把工作步調放慢、飯後稍微散 ;, 2F步、早晨或傍晚適度曬太陽、作息及睡眠調整正常且固 ;, 3F定,需要一點時間適應,但會越來越 ... ... <看更多>
慢性疲勞 ptt 在 [問卦] 慢性疲勞症候群該如何治療? - 看板Gossiping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